3月13日15時30分,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永利6774app手机版官网首期研究生學術沙龍在東校區14教北201教室成功舉行。本次活動由學院副院長肖圍、研究生導師于小榮、李傳華、周建軍及輔導員王陳組成指導團隊,吸引近百名師生參與,通過多學科交叉對話推動學術創新。
聚焦前沿技術 展現科研風采活動現場,五位研究生圍繞環境治理、能源開發、新材料研發等前沿領域進行深度分享。

張學浩以《4,6-二氯嘧啶生産廢水處理工程實例》為題,詳細介紹了采用鐵碳+Fenton+二級厭氧+三級接觸氧化工藝,處理高鹽、高COD、高NH3-N的4,6-二氯嘧啶廢水的實踐經驗。該工程案例的成功運行,為同類廢水處理工程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李夢希在《碳量子點示蹤劑智能檢測技術》的彙報中,闡述了将碳量子點與聚合物微球結合形成特征碼,用于水平井多段油氣水三相監測的創新技術。該技術借助流式細胞儀檢測,能夠實現長期、定量監測,為壓裂優化提供關鍵數據支持,助力油氣開采領域的技術革新。
馮晨分享的《污泥與生物質在CO2氣氛下的共熱解特性研究》,深入探讨了CO2氣氛對三相産物的影響,為污泥和生物質的資源化利用開辟了新路徑,有助于推動環保與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發展。
蔡茂欣結合最新研究資料,在《兩親碳點的制備及其在提高采收率中的研究進展》報告中,對兩親碳點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,為石油開采技術的改進提供了新思路。
張丙林的《水系鋅離子電池VOPO4陰極的親鋅疏水設計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》,首次将親鋅疏水概念引入水系鋅離子電池VOPO4陰極研究,通過改變Zn2+的儲存方式,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及比容量,在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。

副院長肖圍教授總結指出:“随着學科的快速發展,科研工作者面臨更多挑戰,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解決問題。學術沙龍搭建了跨課題組交流平台,5項報告涉及4個學科方向,體現了化工學科‘大交叉、大融合’的發展趨勢。期待研究生們繼續深挖‘化工+’創新模式,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産出更多原創成果。”
學科交叉賦能 激發創新動能,本次學術沙龍以豐富多元的主題和濃厚的學術氛圍,成功搭建起學術交流的橋梁,不僅加快了同學們的科研步伐,拓寬了學術視野,更激發了師生們的學術創新熱情,赢得了廣泛好評。參與活動的研究生們紛紛表示,此次沙龍讓他們受益匪淺,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寶貴啟示。

(審核:楊會軍 編輯:周學素)